前几日外出旅行,在皖南的乡野间邂逅了一方小池塘,恍觉时光如梦。上次见到荷塘,还是莲叶何田田,微红一点的荷花,站在夏日序曲中,仿佛盛大漫长的季节永远不会结束。如今繁华已过,清瘦、干颓的枝叶错落于水面,风起涟漪,有似语非语的神态。难免有寂寥之感。正道是“去时荷出小如钱,归见荷枯意惘然”。
荷花一生都是美丽的,从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的清丽,到“日出江花红似火”的绚烂,最后到“寂寂残荷秋”的静美;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,无论是花还是人,本该如此。谁都爱盛放时的荷花,而我却独爱这残荷。它孤独而沉默的表情有强烈的吸引力,仿佛可以随它跨过哀愁的门槛,走向生命更深刻的宁静。它能让我们看到时间的残忍,也看到生命的骄傲,最终它与时间和解,任时间剥落繁华,也让时间成就风骨。

到了秋天残荷才真正等来了知己。比如那个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的李商隐。深情如李商隐,他对美的逝去、人间离合总是格外敏感的,有人说他跟杜甫一样“忧乐俱过于人”,当下越美,越会产生美好会逝去的怅惘,所以会有“荷叶生时春恨生,荷叶枯时秋恨成”。 而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,很像是对自我的一种安慰。因为敏感,所以可以用诗心把无奈转化为浪漫。“谁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,一个诗人安慰自己,就安慰到了所有的人。
林黛玉说,自己不爱李义山的诗,却偏爱那句“留得残荷听雨声”。谁又不爱呢?一丛荷花,为了听雨。夏日荷花,雨打有铿锵之声,像飒爽的鼓点,秋日残荷,音色中出现了强与弱、滑与涩的变化,每一滴都是心事,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听。于是我们开始懂得接受美好之物的逝去是常态。人与荷,生命与生命,在共同面对这种无法逃避的生命之萧索时,心心相印。秋荷它像一位勇士,走出了衰败,走出了时间,走向生命的涅槃。于是便有秋荷听雨的意境,便有万点秋荷的动人心魄。

如今入了秋,残荷都是特意要留着的,为了那句诗里的眷恋,残荷因此便不再寂寥。这个秋天,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荷塘里,残荷被那份同样的深情留着,等着夕阳,等着秋雨,等着懂得自己的人。(微山农商银行 卜娣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