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形势下,特别是在“十三五”攻坚时期,如何更好的发挥农发行支农惠农职能作用,加快推进“一二三四五六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,已成为全行上下的强烈愿望和共同任务。作为全行经营发展的前沿一线和重要基石,基层行始终扮演着执行者、落实者的角色。现以济宁分行为例,就如何切实提高基层行执行力,以促全行战略目标尽早实现,浅谈几点想法。
一、执行力的概念
广义上的执行力是指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、保质保量地达成目标的能力,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,完成确定工作任务的操作能力,是把政策、战略、规划、计划转换成实际的效益、成果和举措的关键。狭义上的执行力仅指实现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、目标的能力,对于完成方式、方法、效率及成本等,在所不论。
根据执行主体的不同,执行力可以分为个人执行力和团队执行力。个人执行力即单一个体对于某项具体工作任务、目标的达成能力;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单位、集体通过充分发挥角色职能、高效协作,以最低的办事“成本”取得最高办事“效果”的能力。个人执行力与团队执行力的关系适用管理学中的“木桶”理论,即团队中执行力最差的个人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水平。
根据执行客体的不同,执行力则分为对人执行力和对事执行力。对人执行力主要指作为管理层或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上的有效调配,以及沟通协调各部门以实现高效办事等方面的能力。对事执行力则主要指对于上级工作要求、任务目标的分解细化和贯彻落实能力。对人执行力是对事执行力的基础和保障,对事执行力是对人执行力的目的和举措。对于基层行而言,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、完成好各项任务指标的能力,包含员工的个人执行力和全行的团队执行力。本文主要是探究基层行团队执行力的提升问题。
二、基层行执行力现状
总的来看,随着我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人才战略的持续推行,基层行的执行力提升正逐步走上快通道。但从目前看,部分基层行仍存在以下共性的执行力短板问题。
一是基层行员工老龄化现象突出。虽然近年来我行逐步加大了人员、人才的招纳力度,但该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尚难根本性缓解。员工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直接导致了执行力的自然衰减,以济宁分行为例,目前全行45岁以上员工138人,占比53.9%;35-45岁员工39人,占比15.2%;35岁以下青年员工79人,占比30.8%,中段力量较为薄弱。分县域看,各支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、工作落实效率等与其平均年龄构成基本成负相关,即哪个行中青年人员占比大,哪个行工作执行力就略高,哪个行老龄化严重,哪个行工作执行力就略低。
二是青年员工思想多元化趋势较为明显。近几年招录的80、90后大学生群体,文化素质及岗位可塑性普遍较高,对新环境、新业务、新技能适应能力也较强,代表着农发行新时代的发展脉搏。同时,受时代、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,该群体的思想多元化特点较为鲜明,其更强调和看重个人价值实现。该特点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,也存在一定的消极表现,如部分青年员工敬业精神、奉献意识有所欠缺,对于加班工作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持消极甚至抵触态度。再有,部分青年员工的理论素质与工作执行力之间不能实现有效传动,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到妥善处理,也削弱了该群体的整体执行力。
三是基层行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。整体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干部梯队建设的掣肘。对此,山东分行将“人才兴行”作为指导全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之一,积极推行了后备人才储备战略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管理干部、人才在省市间、条线间、地市间、县域间交流日趋频繁,全省干部人才梯队建设正呈现出年轻化、科学化、知识化良好局面。以济宁分行为例,目前全市年龄在30-40岁之间的中层(副科级)以上管理干部占比37.6%,基层行班子成员中30-40岁之间人数占比48.5%,全行干部年轻化趋势明显。但从基层行角度看,支行中层(各科室主管、副科级以上业务岗位)人员的平均年龄基本保持在50岁以上,这就导致了部分基层行执行力呈现出“沙漏”式特点,拖慢了团队执行力的发挥和传导。
四是工作作风建设有待加强。工作作风对工作执行力的影响显而易见,再有能力的员工,一旦工作作风出现问题,其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。基层行的团队执行力高低与该行工作作风建设密不可分,好的作风能够带动全行执行力的有效提升,形成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大家比工作比学习比效率的良好氛围。坏的作风则会成为全行执行力发挥的阻碍,而且容易对新入行人员产生较坏影响,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难做。客观来看,部分基层行团队执行力弱的一大诱因便是,基层党组织领导力、号召力低下,员工队伍作风散漫,“庸、软、懒、散”等积弊难除,存在工作推诿、敷衍应付甚至有章不循、折扣执行、有令不行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