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,济宁全市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和市委、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要求,围绕辖内小微企业恢复生产和扩大发展,建立“敢贷愿贷能贷会贷”长效机制,创新信贷产品、落实惠企政策,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,助推制造业强市战略落实落地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商力量。截至2022年末,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.96万户、金额600余亿元。
做优金融服务,激发企业发展活力
“新年新起点,农商银行给了我们980万元的信贷资金扶持,更加坚定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!”山东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杜经理谈起2023年的企业发展规划,充满信心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,城乡居民对果蔬、肉类等农产品及预制菜需求日益提升。长期以来,果蔬、肉类、水产品等农产品产后流通腐损率高,农民增产不增收,跨季节消费难度大。杜经理立足这一实际,成立山东某食品有限公司,筹划休闲果蔬食品加工项目,主要开展冻干蔬菜、水果和预制菜生产销售,该项目被确定为济宁市重点项目。然而,资金不足影响了项目的进展。
泗水农商银行“金融辅导队”走访对接企业时了解到情况,立即开展现场调查,综合考虑市场发展前景后,为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980万元,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。
济宁全市农商银行创新政银合作方式,发挥139名脱产挂职副镇长作用,当好企业发展“金融服务顾问”,精准高效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成立14支企业“金融辅导队”,落实“金融辅导”要求,深入企业对接资金需求,“一企一册”建立企业档案,“一企一策”提供服务方案,破解企业融资“难、贵、慢”问题。畅通“线上+线下”金融服务渠道,充分运用36部、24小时申贷热线,优化办贷模式,精简办贷流程,开通信贷“绿色通道”,全力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。
做强金融产品,增强企业发展动力
山东某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、销售、研发、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,在2022年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名单之列。鉴于在科技创新上的表现,该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山东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但在应对疫情挑战以及供应链等多方压力时,也常常面临着投资周期长、资金周转难等问题。
2021年以来,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下游合同订单激增,但由于上游企业对付款及时间节点的要求,企业流动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。一开始,企业先是积极自筹资金,但追加投资后仍无法完全满足资金需求,由于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,在此前融资时遇到了困难。在此情况下,找到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融资方式,提高融资规模、降低融资成本,就显得迫在眉睫。
正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,梁山农商银行根据企业情况向其推荐了“知识产权质押贷”,利用专利权作质押,很快为企业发放了600万元的贷款,还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,帮助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。
济宁全市农商银行瞄准辖内企业资金需求,大力推广“财信担保贷”“鲁担惠农贷”“创业担保贷”等政策性信贷产品,解决企业“融资难、担保难、融资贵”问题。推出“科技成果转化贷”“人才贷”“普惠小微信用贷”,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、科技成果转化。创新“知识产权质押贷”“碳排放权质押贷”“仓单质押贷”“应收账款质押贷”等信贷产品,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、流动资金周转,为企业发展注入“强心剂”。
做实惠企政策,提升企业发展效力
“能享受到这么便捷、高效、优惠的政策,真是太好了,既节约了融资成本又解决了资金流动性困难,农商银行真是企业成长路上的‘贴心人’。”济宁市某冷藏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邵鲁峰激动地说。
济宁市某冷藏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大蒜、果品、蔬菜购销、冷藏的小微企业。随着经济恢复发展,该企业复工复产急需营运资金。
金乡农商银行了解到客户困难后,主动对接,实施一对一专属服务、“一站式”服务,从贷款调查到发放环节实行专人负责,全流程实施“急事急办、特事特办、专人专查专批、限时审结办理”的工作模式,通过延长授信期限、增加授信额度、减费让利等措施,为该企业授信980万元,同时实行利率优惠,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,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。
济宁全市农商银行实行“优先评估、优先授信、优先贷款、降低门槛、简化程序”的“三优一降一简”的政策,推行“实地上门、逐户对接、一次办好”服务,以“快、简、优”的金融服务保障小微企业迅速发展。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,灵活采用展期、无还本续贷、调整结息周期等方式,做好贷款资金接续,帮助渡过难关。积极落实再贷款、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,对符合贴息政策的产业升级和技改等项目积极提供中长期贷款,通过财政补贴、主动降息等方式,降低客户融资成本。2022年,累计为1000余户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0余亿元,累计减息让利4.5亿余元。
(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 李虎 孟浩博)